书写奋斗历程展现辉煌成就(逐梦70年)

2019-10-08      来源:红安房地产   浏览次数:45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个创新型国家取得了持续的进步

白春丽

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代科学院孜孜不倦、顽强拼搏,始终以“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成为党、国家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多事之秋的70年里,中国科学院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大量的先进代表和典型事迹。几代中国科学院共同组成了一场为国家创新服务的辉煌运动。

“创新为国服务”是中国科学院的优良传统。无论是1965年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还是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第一次成功碰撞,还是2017年构建天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中国科学院都致力于创新和爱国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放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指出“科学技术是强国之基,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中国科学院继承了创新和服务国家的优良传统。它没有违背自己的使命,也没有取得新的成就。从“中国之眼”和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吴空”暗物质探测器、“墨子”量子实验卫星、“之眼”硬x光调制望远镜卫星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卫星以及铁基高温超导、多光子纠缠、新中微子振荡模式和水稻分子育种等基础前沿创新,充分展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责任和实力。

“创新为国服务”是中国科学院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植根于前沿、致力于植物科学研究的蔡陶西先生、坚持实地考察、重视第一手资料的地理学家周李三院士,还是《时代之眼》的大师南任栋先生和药理学家王一平先生,他们都用毕生的科学实践诠释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敬业爱国的科学精神。例如,南任栋先生在贵州山区旅行了12年,为“天眼”选择了一个地点。作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他对名利漠不关心,长期默默无闻地在前线工作。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科研工作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增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创新为国服务”是中国科学院科学文化的核心理念。科学文化是影响创造性科研活动最深刻的因素,也是科学家创造力最持久的内在源泉。基础研究和原创性创新要求科学家具备勇于探索、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无私奉献的崇高人格、不辱使命、真诚为国家服务的伟大情怀。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了战争洗礼的朱克真、吴荀攸等一批爱国科学家,毅然选择留在新中国。包括赵忠尧、钱学森和郭永怀在内的一批杰出科学家放弃了海外的有利生活条件,克服了许多障碍返回祖国。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他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献身于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积极参与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的建设,研制了“两枚炸弹一颗卫星”,制定了“12年科技计划”等。,填补了新中国的许多空空白,发展了新学科。中国科学院在70年的奋斗中始终依靠这种文化和精神。我们必须珍惜和促进它。

“创新为国服务”对新时期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文化本质上是一套行为准则、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一方面,“创新为国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科学文化的一部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不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在具体创新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丰富科学文化的内涵。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帮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文化信心,为科学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五年前,出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共同责任,中国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积极部署了这套“为国家服务创新70年”的大型报告文学系列项目。目的是围绕“创新为国家服务70年”的主题,回顾我国70年来的重大创新成果,展示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群体风格,倡导科学、奉献和创新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现在,“服务国家创新70年”大型报告文学系列(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第一批作品已经见了读者。我相信这一批融合科学与文化、倾注心血与智慧的作品,这一套歌颂历史、馈赠时代的报告文学,能够让我们重温70年的激情,勇往直前,进一步坚定我们不断前进、无怨无悔奋斗的信念,努力实现我们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美好梦想。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这篇文章是该系列的总序言,由本报编辑发行,标题由编辑添加。)

中国历史

魏海胜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当代中国出版社)的中英文版都有付梓,为新中国国史研究增添了一本厚重的通史书籍。整本书有三个特点值得注意。

首先,这本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新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开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几十年来,它将发达国家数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任务集中在一起。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成就、理论成就和英雄模范。虽然这本书的正文很简单,但却很庄严。空间虽薄,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的艰辛历程。篇幅的缩短也有助于读者快速建立对新中国历史完整一致的理解。

第二,这本书用客观的笔触充分阐释了“中国之路”和“中国精神”。中国正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有许多误解,包括诽谤性言论。因此,充分了解中国的发展尤为重要。这部简史的出版可以帮助中外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中国的道路,从而引起公众舆论,发挥“定音鼓”的作用。

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致富奔小康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性,有助于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独立自强的民族完整及其和平宽容的民族性格。与此同时,它也向世界表明,尽管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然面临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难题。中国不能与世界分离,世界也不能与中国分离。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将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带来好处。

第三,该书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和创造性探索,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这本书不仅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探索成就和挫折;这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用雄辩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读这本书,你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科学实践如何造福中国人民,给世界发展注入活力。这本书的出版将对消除国外一些人的偏见,促进国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研究和探索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是中央党史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测绘变化

陈晓明

山东画报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本“中国”专辑。这本名为《中国》的画册有两个版本,旧的和新的。旧版本的《中国》出版于1959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了标题。60年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山东画报出版社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策划出版了一部以“中国”为主题的进贡书,延续了新中国的画史。

新版《中国》专辑精选了1949年至今数百部摄影作品,力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史。这些摄影作品充满了著名的艺术家和珍宝。它们不仅包括与时俱进的新作品,还包括被珍藏多年并经过技术修复的珍贵史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使用了大量未出版的珍贵摄影作品,以全景的方式还原了新中国伟大的历史进程,以极其生动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

新版《中国》专辑以1949年初和平解放北平为历史起点。这本书的第一部作品是叶剑英在1949年2月9日和平解放北平后的讲话。照片的主体是听叶剑英讲话的市民的背影。题为“和平解放北平”的专辑《中国》的第一部分还包括市民们在长安左门外观看“解放战争形势图”的三张照片,市民们在天安门广场庆祝北平解放,以及解放军在解放北平期间进城的照片。这些照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奏,中国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些作品和随后的“建国仪式”摄影组中,人是真正的主体。在新中国开放的时代,人民充满了主人翁的参与意识。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表达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无限希望。

孩子是新中国的未来。在新版《中国》专辑的开头,选择了一张孩子们在大街上奔跑的照片。他们稚嫩的脸庞充满了生活的快乐。人生最初阶段的天真和幸福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和谐的。“劳动是光荣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句鼓舞人心的口号。相册里有一张“引洮河上山”的照片。读完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在切割山脉和岩石的巨大尘土中,在陡峭悬崖上戴头盔的工人们用人力挖出了引水渠道,创造了历史奇迹。在那个划时代的建设时代,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疑给人们的心灵注入了巨大的力量。除了人力之外,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可低估。鞍钢厂、大庆油田、新安江水电站、南京长江大桥……基于科技的发展和员工的坚持不懈,新中国的初期重工业蓬勃发展,举步维艰。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不断变化的发展进程。三峡大坝,世界上最大的水电项目,贵州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自主开发的C919巨型喷气式飞机,“复兴”动车组列车,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执行“多人飞行”任务,2005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在改革开放的指导和推动下,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际影响力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从日常角度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逐渐消除距离带来的各种障碍,为生活提供新的可能性,同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所有这些内容都在新专辑中展示出来。

新专辑的最后一张照片是游客举起手机给天安门广场拍照。这一幕与新中国的历史起点有些呼应。天安门广场也是人们的背影。不同的是,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照片中的一张照片。摄影师也是被拍摄的对象。它与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的关系相吻合:人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见证历史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一个“中国”展示了新中国过去70年里“国家”和“人民”在“大事”和“小事”之间的生活史。

(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系主任)

[/S2/][/S2礼品图书收藏/]

●学习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与新中国的发展面对面》解释了12个主要问题,如过去70年新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为什么中国的道路是好的。

● 70年的辉煌——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2019),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从统计角度勾勒新中国经济繁荣的综合性统计信息书籍,展现了社会和谐的魅力,描绘了人民生活的美好。

●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70年》详细描述了中国从“走向科学”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到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的历史过程。

●中国在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书中,从“国家、企业、家庭”三个维度讲述了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宏观书”、企业收入与支出的“发展书”和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微观书”。它记录了每个人和小家庭不断变化的变化,是一幅具有独特视角的历史画卷。

●细节的力量: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林雪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由细节组成的新中国史。它讲述了许多重大事件背后的生动故事,通过挖掘鲜为人知的细节反映了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史。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的《70年邮票看中国》一张一张地展示了新中国70年来的典型邮票,反映了新中国70年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自信》是基于“继承过去,巩固现在,走向新”的原则。阐述了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

●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大河宽浪:1949-2019年中国淮河治理全记》再现了新中国淮河治理的历史图景,史料翔实丰富,人物生动典型,故事情节精彩曲折,展现了淮河治理的丰硕成果。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瑙河之春——一带一路钢铁交响曲》讲述了河北钢铁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米尔德沃钢铁厂及其快速发展的故事,对加强国际合作、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现实意义。

●成都地图出版社的《印象·旅程——我们的70年》将地图、文字、图片和图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直观地展示了新中国在过去7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格式设计:沈依灵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6日,08)

(编辑:白宇、岳红斌)

打赏
凡注明"来源:红安好房网"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0相关评论

热点楼盘

更多